课程建设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课程建设

河北工院高职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文章来源:政体部 发布时间:2015-05-11 点击数量:3336

 

思想政治课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责任,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一直是我们思政课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谈谈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一、明确高职思政课的特点

高职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有高等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性,又有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培养目标的明确性

在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有着潜在的真实需求:首先,培养有理想、敢负责、能担当的现代高技能人才,需要学生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树立扎实的人生理想;其次,思政课的功能在于正确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培养,而技能型人才如果同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走向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和发展空间将更强大;第三,现在的企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坚韧不拔、遵章守纪以及对企业忠诚度等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思政教育结合得法,可以弥补单纯技能教育带来的学生人文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的缺失。

    (二)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有三种:高考生,单招生,3+2学生。在这三种学生中,高考录取的学生习惯和学习态度相对比较好,但是属于第四批次录取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欠缺,而且学生更为重视决定他们就业和发展的专业课程;而单招生和3+2的学生,属于学习基础更差,对于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明显不足。所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政课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材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差异性

我国是教育部统一编制全国的高校思政课教材,这对保证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高校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二、正在探索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  

     1、模块式教学法:把思政课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式整合,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进行教学,在发挥教师的学术专长的前提下分工合作,由教学组的不同老师共同完成该课程教学任务。如《基础》课划分为五大模块,《概论》划分为六大模块,由四位老师分别讲解,这样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对自己所讲内容的更充分的备课和准确的定位,提升教学效果。

    2、分班按学号坐座位:在合班教学中,要求不同的班级按照老师指定位置并按照学号顺序就坐,有助于对班级出勤人数的掌控,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3、问题引导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的方法。即围绕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时事讲评: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前十分钟左右,包括讲时政和评时政。要求学生不仅要说一说最近发生的新闻和热点事件,而且要运用课本所学知识对这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老师要对学生的讲评作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每天关注新闻,电视,报刊,网络是必看的,并且要常做笔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1、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整合

改革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门学科,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如果对某一方面不熟悉,讲课的效果就会欠佳,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处于改革的第一位。

目前,我们开设的考试课程主要有二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话题,精心选定教学内容,使其充分体现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就目前的两本教材来看,彼此在内容上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可以“合并重复、删减次要、增添有用”。有些理论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有些内容可以由教师给出相应的课题,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课后完成;有些内容则可安排校内校外实践。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内容,可不用专门利用时间课堂讲授,可以就《构建和谐校园,你应该做什么》写调查报告、专题论文、演讲比赛。 

    2、探索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

在整合教学内容基础上,开展专题化教学。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一门求职就业的技能,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自己的专业上,对政治关注比较少,不感兴趣,我们的任务是怎样让学生觉得学习这个课程会对他有帮助,对他未来的发展有用,因此只是围绕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托,把对学生有用的内容集中,结合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按照专题进行讲解。

专题化教学模式是在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把握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实际需要选择若干问题进行专题讲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用专题贯穿起来,重在每个专题内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首先,实施专题化教学模式,需要每个专题的设置都能够与社会现实、学生生活,尤其是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紧密相连,可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内容的设计。例如“概论”课的课前调研活动,安排在第一学期后半学期进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围绕学生关心的问题整合专题内容。

其次,专题化教学的专题题目设置要新颖,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可以用“如何让我们富裕起来?”;讲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理论时,可以命名为“春天的故事”;讲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可以命名为“台湾,我们等待你的归来”等。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首先要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的利益摆在首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以身作则,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第三,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老师转变观念,学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有成效。

版权所有: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 石家庄红旗大街626号 冀ICP备11023371号-5 邮编:050091 联系方式:0311-8527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