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习园地

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20 点击数量:4020

高校思政课教学怎样坚持八个“相统一”

原创: 林 泰   6月16日

我1954年在清华大学作政治辅导员,1959年开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开放以后,我参与清华大学文科复建,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1999年退休后,我也从未离开讲台,一直继续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党支部干部讲课;参加各种活动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旁听思政课,与其他老师探讨怎样上好思政课。我写的理论文章和著作也都和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紧密相关。我今年87岁了,精力大不如前,但只要一上讲台,就还会像过去一样有精神。60年的教学和研究,我亲身经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改革、完善。见证了中共党史课向中国近代史纲要转化,更好地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族救亡、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决定性作用;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形成的重要影响;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在新时代的发展,成为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见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律、道德教育在思政课程中的加强。能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做些有益的工作,已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今年3月18日,我以退休教授的身份参加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直接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讲话。这样的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而深刻,直面问题同时又提出明确的解决路径,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听后倍感亲切。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研究的经历,就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做到八个“相统一”,谈谈认识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我体会这是要求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因为讲的是学生真正关心的问题,他们就会觉得有亲和力,而不是身外之物,从而把课讲到学生心里去。

为此,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教学要求。八个“相统一”,第一个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在教学中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从根本上彻底地讲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譬如,有人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搞早了,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这种观点对大学生有一定的迷惑性。对此,在教学中必须从资本主义在世界发展的大视野出发,深入剖析帝国主义时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焦点已经转移到落后国家、上层建筑统治的薄弱环节也在落后国家的事实和道理。透过这些本质特征,才能透彻地向学生说明某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以及艰巨性、曲折性。再如,曾经是社会热点、也为大学生广泛关注的人性本质的讨论。资产阶级思想家把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看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认为“利己目的是人们思想行为唯一原始出发点”,从而得出人性自私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则坚持从社会关系中考察人性的本质,它不否定个人利益,但不承认脱离一定经济、社会关系的抽象的、孤立的个人利益。马克思说:“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不过当然是处于既有历史条件和关系范围之内的自己,而不是玄想家们所理解的‘纯粹的’个人。”从而说明自私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在私有制基础上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社会关系属性。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在集体解放中实现每个人的解放的社会思想。从这种分析方法出发,就可以科学地分析不同人性的历史演变、自私在人类史上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何、如何倡导集体主义,批判地分析人性自私论,克服其消极影响,从本质上讲明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理论。“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的《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都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结合的科学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兼具政治家和学者的品质。在思政课的讲授中,应当把马克思主义这个本质特征讲出来。

“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注意把价值观引导寓于知识传授之中。价值性讲的是人们的利益关系是否有积极意义,知识性讲的是知识事实是否科学。我们党一贯强调价值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把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相统一。西方学术界把两者截然对立,主张价值中立,是很虚伪的。大学生在学校主要是追求真理知识,如果思政课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把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在知识上也有所收获,就会受到欢迎。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提出,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讲课好的教师都是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素养的,我在这方面也一直在努力追求。我很重视学习,注重在学习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除了理论刊物外,我现在还订了四五份政治和文化知识信息量大的报刊,每天花两三个小时阅读。在国内外访问或旅游中,我也会做一些社会调查,以求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思政课内容更新的需要。

“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注重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这样做。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中,利益主体、社会思潮多元化、多样化,势必影响大学生对改革开放道路和人生价值的看法。我始终把“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用以促进教学。备课时,努力学懂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同时积极研究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实质和表现,及其对大学生思想影响的重点、疑点。讲课时,在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帮助大学生解除思想困惑的同时,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如苏东剧变以来,把西方多党制奉为“普世价值”的思潮泛滥,有的学生误以为照搬西方多党制就可以更好地监督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对中国的历史、现状和世界上那些照搬西方多党制国家的历史、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就可以得出具有内在科学逻辑、能够让学生真心认同的结论:在政纲根本对立的政党之间搞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是不现实的,其结果只能是社会动乱或原有制度被推翻。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并且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规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对执政权力监督的理论和实践进行阐述,就会大大增强同学们对共产党领导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要求在教学中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服务国家。据我了解,有的思政课教师不但在课堂讲授中经常引用社会大课堂的案例论证理论教学,还会开放课堂,结合授课内容把一些先进人物请进来讲课,同时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农村参观实践,推动他们利用假期回家结合理论课教学内容作社会调查,等等。这些做法活跃了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使理论接地气,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一位同事现在已经退休了,但是,她仍然怀念这样的教学。她对我说,现在晚上还常梦见自己为同学们讲课,与同学一起参观、讨论的情景。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要求在教学中既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思政课教学在大纲、教材等方面的要求是统一的,但讲课的形式、方法却可以因课、因老师特长和学生特点而异。有的教师善于精准、通俗地讲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的善于从现实提出问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回答;有的善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的善于在与西方学术思想、社会思潮的比较中,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有的善于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还有的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设的中国近代史纲要课,每年都有一批体现中国革命传统的绘画、雕塑、书法作品作为结业成果,并以主题展览的形式展出,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还针对美学领域里的各种艺术思潮,进行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的分析;有的还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毛泽东诗词、革命歌曲的感人内涵相结合,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表明,思政课在坚持统一性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展现出来。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求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起到主导性作用,同时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现在的思政课教学,早已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方式,注重互动性,采用课堂讨论、社会调查、小组研学、情景展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程中来。但是,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互动主题的设定、经典著作的导引、研学讨论的总结,等等,都要在教师主导下,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预期效果。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科学是对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是不能自发地形成而只能从外部灌输给人们的。列宁就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任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不会自发地在人们头脑中形成,都要经过灌输才能为人们接受。但是,灌输是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而不是填鸭、硬灌的方法进行,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求教学中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课毫无疑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全是思政课教师的事,其他专业课程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认识的一位老师就说过,老师们应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意识,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痕迹。他是一位工科教师,但是在他讲授的课程及各种专题学术讲座中,无不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生每每听过后,都会在思想境界和专业知识上获得双重的收获。思政课教学如果能和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同向而行,就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是站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高度谈思政课的重要意义的。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度过的,那时忧虑的是中国会不会亡国,永远受人欺负。现在的青年是令人羡慕的,他们身处伟大的时代,正亲身参与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国梦的实现,关键在党,希望在青年。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当代青年一定能够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而思政课也一定能为青年一代培根铸魂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愿为此继续努力、奋斗终身。

                                                                                     来源:《求是》2019/12 

                                               作者:林 泰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校地址: 石家庄红旗大街626号 冀ICP备11023371号-5 邮编:050091 联系方式:0311-85276287